海南软包装企业应做好可持续产品开发的基础工作
从《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书》到新版限塑令,限塑减塑已经成为塑料包装行业的热议话题。对于软包装企业而言,需要时刻关注来自终端用户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要求。从新版限塑令来看,虽然其对商品软包装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更多的是在一次性购物袋、塑料餐具、农用膜、电商和外卖包装等方面做出要求,但软包装企业需要参考这些要求,做好未来产品开发的基础工作。
目前,市面上的复合软包装膜,主要是多层复合膜材料,且不同复合膜材料都有其特有的功能性,如提供海南印刷和力学强度的拉伸膜层、提供超高阻隔的金属铝箔层、提供热封合的聚烯烃膜层、提供高挺度的纸张层等。这些多种材料的复合膜,包装废弃物回收分离难度大,但内容物对包装性能的要求又需要这样的多层结构复合膜才能满足。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目前是否有相应的替代方案?
从回收便利性分析,单层可塑性材料包装膜或单一类可塑性材料复合包装膜是合适的包装材料,但这些材料存在阻隔性和挺度不及铝箔、耐高温形变不及聚酯膜、撕裂开启难度大等问题。
可降解薄膜材料虽然可以通过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或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最终以还原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但从目前来看,可降解薄膜材料原料树脂成本较高,供应的稳定性也是问题,而且加工的可降解薄膜材料性能满足不了商品包装的装饰性、保质期及长途运输等要求,如光学性能差、力学强度不够、封合力不够等。此外,可降解薄膜材料与商品的保质期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是否在包装商品之前,随着库存时间的延长性能下降;可降解薄膜材料的保质期是否长于商品保质期。
作为软包装企业,当前应对限塑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将塑料膜做薄,做到减量但不降低性能。第二,从可回收、易回收复合膜材料方面做研发,开发高性能的单一类复合膜材料、多层共挤膜材料。目前,我公司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多层共挤设备、蒸镀设备、MDO单向拉伸设备,未来可能会投产双拉设备,为开发高阻隔、高性能聚烯烃薄膜做好设备投资。材料研发方向主要是高阻隔聚烯烃蒸镀薄膜、双向拉伸可热封聚烯烃薄膜、耐高温形变聚烯烃薄膜等。此外,未来还会针对可降解薄膜材料或其他制品的生产进行相应的设备投资。
软包装产业作为给商品生产到销售提供保护包装的加工制造行业,既受限于上游材料供应,又要满足终端用户包装设备的使用要求。在全球限塑政策下,软包装产业的发展出路之一是与原料供应商及海南包装机械制造商合作开发可持续包装。我个人认为,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是开发满足包装性能要求的易回收单一类材料包装膜。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包装的强度、保质期、装饰性等将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包装材料的环保性将取而代之成为人们选购商品的首要考虑因素,届时可降解包装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在这种市场趋势的推动下,作为软包装企业,研发环保材料的加工和性能提升技术,不仅可以替代老产品市场,还可以开发电商、外卖等新兴产业的包装市场。
可以预见,未来当部分影响回收、循环利用的材料逐渐退出市场时,可回收材料必然会有一个市场增量时期,届时已经做好可持续产品开发基础工作的软包装企业就能抢占发展先机。
可降解材料是我公司研发环保材料的重点项目之一
软包装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可能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是利好的,但不代表每家企业都有美好的前景。软包装企业如今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而针对这些挑战的应对措施和应战结果,决定了软包装企业各自的未来。挑战一:环保压力。这点无需多说,而且从趋势来看,法律法规只会更为严格,不可能有松懈的机会,“只有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没有侥幸。挑战二:限塑去塑压力。工信部前不久公布了限塑去塑指导性要求,虽然到真正落地执行还有时间,但从国内外的趋势来看,必然会给软包装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尤其是软包装材料,需要满足可回收、可降解的要求。下面,我就可降解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我公司目前的一些举措。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可降解材料主要有:光降解材料、水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从市场应用情况来看,可降解材料能完全替代软包装材料的不多,可降解材料的很多性能还不能满足软包装材料的需求,特别是可降解材料的强度、热封性能、阻隔性能等都需要极大的提高,另外就是可降解材料的成本,因为可降解材料使用的局限性,价格普遍偏高,市场难以接受。